本报讯(通讯员赵如江记者薛昌词)铅如何损伤儿童智力发育和学习记忆等脑功能,一直是国际上神经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日前,中国科技大学神经毒理学实验室通过两年多的努力,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揭示出相关毒理机制。专家组评估认为这一成果达到国际前沿水平。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每人每天从空气、水和食物中吸收大约20至50微克的铅。人们很早就知道铅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毒和神经毒。六十年代以后,人们发现即使是微量的铅也能影响婴幼儿和儿童的智力发育和神经行为,导致智力降低,身高体重降低等。但是,人们对铅的毒害机理并不十分清楚。因此,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揭示铅的毒理机制,为研制驱铅药物和临床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对人类健康成长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极为重要。
自1997年起,中国科技大学阮迪云教授课题组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重金属对儿童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研究工作。课题组以低浓度铅在发育早期染毒的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铅影响儿童学习记忆的毒理机制。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专家组对该项目进行了中期评估,认为阶段性成果已处于国际前沿水平。
大脑边缘系统海马结构被认为是学习记忆的关键部位。突触可塑性是学习记忆形成的生物学基础,它包括长时程突触后增强和突出后减弱,突触可塑性越大,学习记忆能力越强。
课题组以确切的实验结果,在国际上最早提出了突触可塑性范围的新概念,发现了铅不仅损伤海马神经细胞长时程突触前增强,同时也损伤了长时程突触后减弱,使得突触可塑性范围减小,从而导致学习记忆的损伤。研究进一步探明在发育早期铅引起的损伤最重,这为解释铅对6岁以前的儿童智力发育损伤最大提供了理论依据。课题组还发现铅引起学习记忆过程中脑内一些氨基酸等神经递质的显著变化,使学习效率大幅度降低。而锌对铅引起损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阮迪云教授认为,要有效防治儿童铅中毒,除了必须从源头上去除环境中的铅污染,还应加强驱铅药物的研制开发,对儿童定期进行血铅含量普查,立足于早防早治。